接着,鲜于辅委派这些刚刚晋升的小头目分散到降兵营内,让他们去做士兵转化的工作。鲜于辅说得明白,谁有本事,能转化拉拢过来的降兵多,那就多带兵,没有本事的,活该手下一个人没有!
这些新擢升的军中小头目,谁都不想当光杆,所以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自己当初是怎么被俘的,后来怎么被转化的,转化之后又是怎么得到提拔重用的全都讲给这些降兵们听。
刚刚得到提升的屯长赵大宝,对章武县的同乡李二狗是这么说的:“二狗兄弟,看你身上穿的都是些啥玩意啊!你再瞅瞅哥哥我身上穿的军服,瞅瞅哥那匹漠北好马,羡慕不?我给你说,这次你没有跑到青州就被我们抓住,那是你命好,知道不?我当初被抓住的时候,也是一脸死了老娘的样子,可是后来才发现,我就是个棒槌!”
“大宝哥,你咋就成了棒槌呢?”李二狗手里捧着个大土碗,顾不得吸溜碗里的粥饭,鼻涕拉碴地问。
“你真是一个棒槌!我当时表现的就像你一样,不是很积极,哭哭啼啼的想要回家种田,结果等到后来答应了,就不是积极分子了,结果没有轮到头一拨的提升。你知道么,当初我们那一拨当了俘虏的,如今干得最好的,已经提升为都尉了!都尉知道不?手下能带上千号兄弟呢!”
李二狗抓抓脑门,有些心动地说:“行,那我也要加入!不过说好了,到时候我就跟着大宝哥你。”
凡此种种,不一而论,一场兵劝兵的大规模招揽行动在火热的进行之中。
这种现身说法的效果非同小可,正在为出路犯愁的五千降兵纷纷表示愿意加入新的队伍中来,结果一天时间过去之后,鲜于辅的手下就多出来了三千多士兵。
剩下的一千多人,是被强行抓兵拉夫塞进军队中来的,他们惦记着回家种地,鲜于辅也不勉强他们,明确告诉他们回家种地完全可以,但是要等到南皮战事结束之后。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要呆在城内,为大军烧水做饭,搬运重物,协助部队守城。
扩充了部队规模之后,鲜于辅抓紧时间对部队编组进行调整,尽量将这些新招揽过来的降兵打散了分配到各屯当中,这样既能避免他们扎堆之后不容易管理,又可以实现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不会明显降低部队的战斗力。
除了调整和编组部队,鲜于辅还组织士兵进行守城作战的演练,让士兵分作几队,趁着麹义还未兵临城下,一半在城头,一半在城外,进行攻防配合。
时间就在鲜于辅和刘政的分头行动中飞快流逝,没过几日之后,一支气象森严的大军终于抵达南皮城的西门外。
麹义,来了。
看着明显是临时加高的南皮城墙,还有城头安静站立着的守城士兵,麹义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南皮城的情形,比他想象的还要麻烦一些。
第二四四章 南皮之战
麹义的麾下有一支闻名河北的精锐部队,名曰“先登营”。
历史上,先登营可谓轻骑兵的克星,曾经开创了八百先登死士大破公孙瓒万骑的惊人纪录,而公孙瓒的王牌部队“白马义从”也是在这场大战中被打残,最终退出了争霸的舞台。
那么,先登营如何做到八百破万骑的呢?这还需从先登营的出身说起。
史书中记载:麴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从韩馥为部将。这句话中的羌斗,就是骑斗的意思。熟悉骑斗不是说熟悉在马背上战斗,而是指熟悉如何跟西凉羌人骑兵进行战斗。也就是说,麹义在西凉跟羌人骑兵经过长期的战斗,掌握了以步兵对付骑兵的诀窍和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使用威力强劲的脚张弩对高速冲锋的骑兵进行集中齐射!
界桥之战时,公孙瓒将麾下步兵二万余人结为方阵,然后让一万骑兵护卫在左右两翼,让白马义从排列在这两翼骑兵的中间,一时之间旌旗铠甲,光照天地。
袁绍不为公孙瓒的气势所吓,他让麹义手下八百手持脚张巨弩的士兵站在了界桥的桥头,然后派大盾牌兵站在巨弩手的身侧以作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