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2 / 2)

后来袁绍派使者过来跟公孙瓒暗中串联,公孙瓒虽然答应了合伙坑刘虞的提议,但还是不敢明目张胆地率军从冀州过境前往幽州,而是费了一番手脚,让公孙度派出运兵船队把他麾下三万大军从海路直接投送到了雍奴。后来公孙瓒出兵占据了涿郡之后,立即派兵将卢植的老家涿县给守卫起来,不敢在城内有任何不敬的行为。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卢植在冀州,那么公孙瓒这次还真就不一定能被刘和给围死在代县附近。

原因很简单,如果还是韩馥在冀州,那么公孙瓒这次肯定是从渤海郡和中山国出兵一路打到涿郡,而不是绕道海路,这样他就可以从冀州方面调动更多的兵力来保证后方粮道安全,也不用把三万兵力分散出一万来驻守涿县、遒国和五阮关等地。

刘和当初建议老爹擢升卢植出任冀州牧这一招,实在是太阴险毒辣了……

当三路大军围攻幽州的消息传到高邑之后,卢植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派出鲜于辅率领一万精兵从瘿陶城进入安平国境内紧邻渤海郡的关津一带,警告驻守在南皮的公孙瓒军不得北上增援。

公孙瓒虽然当初做过他的学生,可卢植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不会犹豫。他教导公孙瓒的时候,教的都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可没有教他如何挖大汉朝的墙角,如何当军阀。卢植久居庙堂,对于袁绍等人泼在刘虞父子头上的那些污水,根本就不会相信,反倒是对他们这些家伙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十分反感。

卢植在派兵牵制渤海郡的同时,还积极整军备战,严密防范着冀州南部的袁绍。

别看冀州方面兵力薄弱,可卢植手下尚有谋士沮授和猛将太史慈两人供他调用,更有常山相孙瑾、巨鹿太守李敏等硬骨头死心塌地的跟着他,所以兵强马壮的袁绍一时半会还真是拿卢植没辙。

当初高邑城下的一场败仗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可对袁绍留下的教训却是十分的深刻,他在没有充足的把握之下,并不想再吃一场同样的败仗。

袁绍将攻打刘虞的主力放在了并州,他在邺城时刻关注着刘和的动向,当他获悉刘和率领一万步骑混编的队伍接近兖州时,赶紧派出手下大将麹义和张旭等人,守在黄河北岸的黎阳、阴安、沙亭等地,随时准备伏击刘和。

谋士田丰提醒袁绍,当初韩馥之所以能够咸鱼翻身,是因为在危机关头黑山军张燕率兵前来捣乱,所以这次要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

袁绍问田丰具体的对策,田丰提醒袁绍卢植当初可是剿灭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的主将,虽然卢植不似皇甫嵩那么狠辣,曾在下曲阳坑杀十万黄巾俘虏,可他跟原本就是黄巾军出身的黑山张燕肯定不对付,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做一些文章。

袁绍于是派胆大的使者潜入黑山之中,给张燕送去一封密信。

上面提到的这些事情,大概是在刘和抵达晋阳附近时发生的,等到刘和率军返回马城之后,袁绍已经知道自己和好兄弟曹操被刘和耍了一把,在大怒之下,立即命令在黄河北岸设伏的麹义和张旭等将领率军北上,再度逼近卢植坐镇的高邑。

卢植此时尚且不知刘和已经从并州方向突围回到马城,但他察觉了袁绍部下的异动,于是立即命令太史慈弃守瘿陶,保护城中百姓撤往高邑,做出严防死守的姿态。

卢植的这份果断,与当初韩馥在时完全不同,因此避免了兵力过于分散而被袁绍军逐个击破的危险。

又过了几天,好消息和坏消息相继从北方传到高邑。

好消息是刘和率军围死了公孙瓒,蓟城方面看样子危险解除;坏消息是黑山军张燕流窜进入常山境内四处作乱,常山相孙瑾率领郡中兵士进行抵抗时失败被杀。

卢植不受孙瑾被害的干扰,依然在高邑城内按兵不动,并未派出军队前往常山驱逐张燕。

又过几天,好消息和坏消息再度传来。好消息是刘和弄死了公孙瓒;坏消息是卢植比较有出息的这个学生就这么挂掉了。

卢植依然不为所动,稳坐高邑城,丝毫不为公孙瓒的败亡影响情绪。

等到徐荣从蓟城率领一万大军南下冀州增援时,颜良忽然率领一万五千人从井陉关扑了出来,恰好在下曲阳一带截住了徐荣的道路。

于是,卢植再次接到了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好消息是幽州战事基本结束,刘虞已经派出军队南下增援;坏消息是刘虞派来增援的部队被袁绍的奇兵拦在了高邑城北一百五十里外,一时半会是指望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