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交易?”李严的八卦之心顿生。
“换个人回来!”
“啊!什么样的人居然值得公子用一国之地去交换?”李严大吃一惊。
“此人名曰赵云,便是上次护卫关靖前来高邑的那个白衣小校。”
“赵云此人真有这样的价值?”李严喃喃自问,脸上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叫做羡慕嫉妒的表情。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哇!想当初自己投效公子时,别说是一国之地了,公子连一乡之地也没舍得花呀!当时就管了两顿饭,灌了一顿酒,结果就把我绑到冀州来了。不公平哇!赵云不过是一个百人屯长,想当初我李严好歹还是一县户曹呢!
刘和似乎看出了李严的憋屈,安慰着说道:“正方不要多想,赵云此人到底如何,你将来肯定能看得到。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若是今时今日把你和他换一下,我也会拿出一个安平国来换取你的效力!”
不管刘和这话是不是真的,但能这么说,却让李严的心里好受了许多。士为知己者死,要是公子觉得自己不那么重要,还混个屁啊!
李严默默调整好情绪,然后又问道:“公子若是就这么大张旗鼓地拿安平国去跟公孙瓒来换赵云,他必定心中生疑,到时候万一不同意,岂不是弄巧成拙?”
“被你这么一提醒,还真有可能!不行,咱们得赶紧想个巧妙的法子,既不会引起公孙瓒的注意,同时还让赵云高高兴兴地来到我的身边!”
刘和拍着脑门,陷入到了新的苦恼之中。
第五十三章 所谓的懦弱
当刘和与李严一起琢磨着如何用一国之地换个人回来的时候,荀谌、郭图和辛评三人正在为说服韩馥而做着最后一次努力。
尽管刘和的到来给这三人造成了很多麻烦,但他们依然对韩馥抱有期望,这也是他们没有随高干一起离开高邑城的原因。
当初,韩馥被董卓举为冀州牧时,正是冀州激烈动荡之际,韩馥手下几乎无人可用,于是向同乡好友荀谌、郭图和辛评求助,三人欣然渡河北上,尽心协助韩馥打理政务,各有所长,井井有条。
然而,世事如棋,变化无常。昔日尽心竭力的属下和幕僚,因为理念和立场出发点的不同,如今却在为别人劝说自家主公让贤。
郭图和韩馥同为颍川郡颍川县人,他们两家在县里挨得很近,以往的关系就甚为密切,所以说起话来比较直接,并没打算给韩馥留什么面子。
郭图说道:“文节,我实在是弄不懂,明明已经商量好了要将冀州让于袁公,为何事到临头又生出许多变化,如今冀州三分,你满意了么?难道说仅仅因为刘家小子说的那些狗屁不通的道理,便动摇了你的志向?”
韩馥对于郭图近乎诘问的话语并不生气,而是苦笑着说道:“公则误会我了,韩某虽然志大才疏,但却不是恋栈权势之人,若是真的有人可以将冀州治理好,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将位子让与他!”
辛评有些疑惑地看着韩馥,然后问道:“听文节这话,难道不认可袁公主政冀州?”
韩馥回答说:“仲治,就算我真的答应让出冀州,你觉得袁本初能顺利接手么?”
“你都没让,怎么知道他不能顺利接手呢?”辛评紧紧逼问。
“我便知道你们会这么想,也会这般问。”韩馥有些惆怅地说道,“若是刘公子这次没有插手冀州,或许现在我们四人已经转投袁本初帐下,但你们以为公孙瓒会善罢甘休?他会坐视袁本初独吞冀州?”
荀谌反驳说道:“若是文节在一开始便当机立断地将冀州让给袁公,那时公孙瓒的兵马还未到来,只要袁公得了冀州,到时候势力大为壮大,就算对上南下的公孙瓒,也足以将其赶回幽州!”
“友若这话我是信的。但形势真若如此发展,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必然难免,到时候死的伤的都是冀州的士卒百姓,得到好处的却是袁本初和公孙瓒!”韩馥有些激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