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1 / 2)

这成绩在意料之中,不值得太过高兴,洪松对项成贤道:“走罢,午间与方贤弟吃酒,为他离开县城送行。”

项成贤却置若罔闻,立定了没动。洪松一连催促了几遍,项成贤仍然没有挪动脚步,反而指着墙上榜单道:“好像有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洪松顺着项成贤的手指头看去,在第三等次这一列人名的末尾,赫然写着“方应物”三个小字,旁边还加了一句注释:暂定三等,待补考。

洪松像是见了鬼一般,目瞪口呆,久久不能置信。

他和项成贤都敢对天发誓,这几天方应物老老实实呆在院子中,没有任何不正常举动,也绝对没有去为岁试的事情进行过任何运作,是真的打算离开县城闭门苦读去。

那还怎么会发生如此诡异的事情?主考官沈巡按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地放了方应物一马?说是“暂定三等待补考”,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其实就是走个补考形式,然后正式列入三等了。

短短几个瞬间,在场数十人都注意到了三等这列末尾的人名,无不大吃一惊,甚至还产生了骇然的感觉。这方应物也忒神出鬼没了,区区一个县学岁试,居然玩出了风云变幻的悬疑片风格。

徐淮哪还有心情继续吹牛,他就是想吹,那也要有事实为依据。他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去,整个人几乎要趴在榜单上,竭力而又徒劳地想证明是自己眼花了。

但无论怎么看,方应物这个名字就是出现在了三等这列里。他很清楚,三等意味着方应物今年岁试合格,所以不必降级,而且更意味着他递补为廪生的愿望再次破灭!

刚才围着徐淮听他吹牛的人,悄悄地自发地散开了几步,离徐淮远了些。看着颓然的前学霸,众人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分,在深不可测的方同学面前,徐前辈若能靠得住,那母猪也能上树了。

洪松和项成贤一路小跑着,来到项宅外院,却见方应物已经把箱笼搬到了堂屋正中,旁边兰姐儿信手在桌案上打着细软包裹。

项成贤冲上前去,一把将方应物拉到院中,还要向大门外拉去,口中叫道:“方贤弟,去一趟县学看看。”

方应物甩开项成贤,正色道:“我前番说过,做人要有志气!此次要去倦居书院求学,在学有所成之前,三年内不踏进县学一步!”

项成贤兴奋地拍了方应物一巴掌,“求学你个头!三年你个头!岁试榜上列了你的名字,与我一样是三等,我们该要准备乡试了!”

“这怎么可能!”方应物惊声大叫道,世间哪有不去考试,却有成绩出来的道理?

项成贤答道:“你以为我们无聊到如此地步,特意骗你来么?榜单上也说了,叫你去补考!我们真心想问问你,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方应物没有答话,陷入了苦思之中,今天这榜单也太意外了,又是什么阴谋?但他想来想去,仍然毫无头绪,方应物自从穿越以来,第一次感到智商不够用了。

洪松半晌没有说话,一直在仔细观察方应物神态,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毫无破绽……至此洪公子才相信方应物确实对今天的榜单不知情,否则决不至于如此反应。

这个时候,方应物若还能演戏到如此逼真的程度,那简直就是未篡位的王莽之流,被欺骗也认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张大饼

在国朝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其实只有省城乡试和京师会试是最正规的,比较严格、严肃、严谨、严厉,可供人为操作的余地最小,相对也最公正。

但其他考试包括取秀才的院试、科举最后一道关口殿试在内,都是随意性很大、人为因素很重的考试,这些考试换一个主考官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样子。

比如这次淳安县岁试,就出现了方应物这个特殊情况。榜单放出来后,便有不服气的几个胆大生员,冒险去谒见主考的巡按御史沈大人,对方应物名列三等的结果提出质疑。

沈巡按很官方地答道:“国家抡才本为求贤,方应物于国有功,不可遗漏在外,理当推举入场秋闱。”

方应物从两位好友口中得知并确认榜单情况,并百思不得其解后,便放下了疑惑,抬头道:“我去县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