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还打包了鳝鱼包子、卤鹌鹑、鸭肉碎烧饼等各种吃食,手里大包小包,
栀娘打了个饱嗝,幸福满满的说:“州桥夜市真是名满天下呢,据说冬月里,虽然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到时候我们再来逛逛。”
路边除了各色吃食,还有勾栏瓦肆,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有那说书艺人,还有那杂耍班子,更不用提评书、相声、杂技、口技、相扑、皮影戏,
甚至还有一些班子“打擦边球”,上演女子相扑。
栀娘看得目不转睛,
这时候月亮初上,夜色完全笼罩了大地,汴河上陆续开起了游船画舫,画船上或有人弹琴,或有人唱歌,乐声袅袅,传得悠远。
游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小满和栀娘想去自家砂锅铺子那里看看,快走到时,却看见一个街对面干货摊子那里正围着一群人,
原来,正有位衣着华丽的主顾在责问老板,栀娘拉着小满凑了过去,跟旁观的人问了一下,了解了来龙去脉:原来这位客商来自北地,见得干货摊子上的冬笋稀罕,自己买回家却不会料理,因此来摊子上寻店主晦气,想着能讨回几文钱去。
小满本不欲管,但看着那北地客商胡搅蛮缠,一口咬定了所买冬笋是假货,那干货摊子老板不善言辞,期期艾艾说不清楚话,眼瞅着围观者都要认定干货摊生意不好,
想到这片夜市俱为一体,被人传出去卖假货影响生意,因而拔开人群走到前面,跟那干货摊子老板道:“我是街对面的砂锅铺子铛主,如不嫌弃,可否将你的冬笋丝卖给我八两,我做道菜用。”,
又转身向围观的人群道了万福,柔声说:“小本生意,正需要各位捧场,围观的人皆可一尝。”
看热闹的人群大觉有趣,本是围观看两人争执,想买到还有口福可以一饱,何况那北地客商和干货摊主两人各执己见,不知道家的冬笋到底是好是坏,现在有现成的人可以一试真假,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呼朋引伴去了街对面。
干货摊老板更是大喜过望,没想到还有人来解围,他连忙称量出八两的上等冬笋,随着人群去了“千梨子砂锅”。
此时陈大婶和大花正在摊子前忙碌,看着小满过来了,以为她俩要来轮班,再定睛一看,后面却跟了一群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俱是茫然。
栀娘是个嘴快的,三言两语将事情交待清楚,三人连忙给小满打起了下手。
小满打算做一道鸡茸金丝笋,这道菜据传是清末开创的一道闽菜,此时尚未面世,这道菜的关键在于让鸡肉茸的鲜美吊出冬笋特有的清香。
小满看了看干货摊老板给自己的冬笋,不错,这冬笋看着品相俱佳,
小满心中暗想:这老板看来是下了本了。
仔细吹去浮尘,拿清水浸泡,与此同时嘱咐大花去买了原料回来,小满撸起了袖子,洗净了手,开始料理。
围观的人群俱是兴奋,不知道她要做出来什么好吃的。
小满让陈大婶买来的鸡肉和猪肉细细剁成肉茸,砂锅摊里常年备着鸡汤,这倒省事了,眼瞅着冬笋也发的差不多了,于是将其切成细丝,
只见小满纤手翻飞,手起刀落,冬笋被切得如同头发丝如许,人群发出阵阵惊呼。
那客商本来是立在一边一脸不服气,此时却也满脸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