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2章 过载(2 / 2)

或者是“歼2”把速度降下来适应敌机进行咬尾,但这样做又会使“歼2”失去速度优势,900公里的高速在实战中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这款航炮其实就是毛熊最新研发的hc-23km航炮,它是毛熊研发出来用在伊尔10攻击机上的,将来也会用在“米格15”上,可以说跟“歼2”是绝配。

之前是毛熊装备紧张时期没功夫管这些,现在仗越打越顺且胜利在望,就开始考虑提升装备性能了。

这看起来是小事,但在实际中却是个大问题。

“飞行员……”苏欣疑惑的问:“我们不是有飞行员?”

这使它可以用于高速战机甚至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高速战机的标配。

甚至飞行员体检的门坎都要大幅提高……有受过伤身上有疤的飞行员原则上不能飞这款战机,他们的伤口在大过载或高空时很可能破裂。

毛熊还以为王学新买这航炮是用来升级“拉5”,再加上这也算不上什么高科技,所以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毛熊的玩意向来是粗糙笨重精度差,所以在这方面它们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000米射程意味着飞行员有20秒左右的战斗时间:2000米距离预先瞄准,在1200米距离进入攻击范围射击,到400米左右还有3到4秒时间躲避。

然后苏欣就觉得奇怪了:“团长,咱们不用飞弹又没法用机枪机炮,那这仗要怎么打?”

过载这东西在螺旋桨战机也有,但因为螺旋桨发动机功率不大因此就算出现也大多在飞行员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

王学新微微摇头,然后将目光望向苏欣。

所以,并不是能驾驶螺旋桨战机的飞行员都能飞“歼2”。

苏欣被看得有些莫名其妙的,尴尬的问:“团,团长……还有什么问题吗?”

研究员纷纷点头。

“歼2”速度太快了,轻松达到900公里的时速。

hc-23km航炮与之前用于“拉5”上的施瓦克航炮相比,除了精度大幅提高之外就是减重。

王学新再次摇了摇头,然后把目光转向研究员,问:“同志们应该知道飞行员过载的问题吧?”

想到这,和志民就点头说道:“团长,那就没问题了!我认为这款战机再试飞几天,没有其它重大缺陷的话,就可以进入批量生产了!”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想找几个身上没有疤又符合飞行员条件的差不多就是大海捞针。

王学新把这些问题在会上一说,研究员们瞬间就愣住了……他们之前只想着战机性能全面提升,却没想到战机性能的提升对飞行员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而最大的问题不是战机本身,而是驾驶战机的飞行员。

战机的问题还可以修修改改,但要是人的问题……</div class="contentadv">